《国学精要(1)》课程标准

发布人:院办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次数:118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单位

新媒体与文法学院

学时

34

学分

2学分

编写者

  

审定者

  

编写日期

2019-9-12

审定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级别:一年级学生

  

二、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国学精要》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讲授国学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注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展和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课程任务

1)通过赏析古今文学作品,提炼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2)使学生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反思,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3. 课程衔接

本课程的无先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

1.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国学、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爱国情操;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仁、义、礼、信、孝、忠,这在影响他们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有所裨益。

2. 具体目标

1)认识目标

能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出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于实际社会生活,并将思考所得用符合现代评价规范的、感染人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影响周围的人。

(3)素质目标

培养爱国情操,在人生、社交、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忠”、“孝”、“仁”、“义”、“礼”、“信”六个主题。

  

(一)第一主题:忠。选有两篇文选,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陶冶正直、诚恳、忠于职守的情操,培养学生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自己的职责。

对应知识点

分析两篇文学作品,提炼其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忠,结合古今案例讲解“忠”的内涵。

  

(二)第二主题:孝。选有两篇文选,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孝道,体恤父母,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对应知识点

从《孝经》出发,分析两篇文学作品,并从父母、子女双向的角度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孝,结合古今案例讲解“孝”的内涵。

  

(三)第三主题:仁。选有两篇文选,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上善若水的道德修养,能正确、友好地与周围人相处。

对应知识点

立足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分析两篇文学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仁,结合古今案例讲解“仁”的内涵。

  

(四)第四主题:义。选有两篇文学,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自己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

对应知识点

立足孔子提出的“义”的思想,分析两篇文学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义,结合古今案例讲解“义”的内涵。

  

(五)第五主题:礼。选有两篇文选,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仪礼,从而让学生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懂得以礼相待,尊重他人。

对应知识点

分析两篇文学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礼,结合古今案例讲解“礼”的内涵。

  

(六)第六主题:信。选有两篇文选,一古一今。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诚信习惯,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对应知识点

分析两篇文学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信,结合古今案例讲解“信”的内涵。

  

  

  

  

  

(五)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

课 程 内 容

学时

讲课

课 内 实 践

课堂讨论

课堂练习

习题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1

 “忠”——《橘颂》

4

3.5

0.5

  

  

  

  

  

2

“忠”——《高个子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2

  

  

  

  

  

  

  

3

“孝”——《狱中上母书》

4

3.5

0.5

  

  

  

  

  

4

“孝”——《纸船》、《也许》

2

  

  

  

  

  

  

  

5

“仁”——《三国演义》(携民渡江)

2

  

  

  

  

  

  

  

6

“仁”——《白鹿原》

4

3.5

0.5

  

  

  

  

  

7

“义”——《赵世家》

4

3.5

0.5

  

  

  

  

  

8

“义”——《小鲍庄》

2

  

  

  

  

  

  

  

9

“信”——《卖白菜》

2

  

  

  

  

  

  

  

10

“信”——《三国演义》

4

  

  

  

  

  

  

  

11

“礼”——《文王世子》

2

  

  

  

  

  

  

  

12

“礼”——《狂人日记》

2

  

  

  

  

  

  

  

  

合     计

34

  

  

  

  

  

  

  

注:实际执行学时分配时,可根据当学期的校历及课表作适当的增删。

  

五、设计思路

   1. 内容上,本课程主要分六个主题:仁、义、礼、信、忠、孝,每个主题以文学作品贯穿,通过解析文学作品,提炼以上六个主题,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 形式上,本课程以文学作品为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主题内涵,结合社会现实、古今案例,学生参与讨论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以学生自主式、交互式学习为主,教师起组织、引导、总结作用。学生可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体交流来达到学习目标,教师总体评价。该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的特点,其实质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师生、同学之间良性互动,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反思能力,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

   3.教学评价和考核

    A. 考核形式及相关内容

(1)平时成绩:a. 课堂到课、讨论发言情况;b. 个人、小组书面作业。

(2)期末测试。

B. 成绩评价及标准

(1)平时成绩(60%):a. 课堂到课、讨论发言情况(30%);b. 个人、小组书面作业(30%)。

(2)期末测试(40%

六、实施建议

1. 教师资质

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

2. 教学资源

1)图文信息资源

教材:自编讲义。

教辅教材:《儒家思想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月版;《儒家思想与中国当代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月。

(2)网络媒体资源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