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国》第六课:《“一带一路”与 “马歇尔计划”及“美国优先”之比较》圆满结束

发布人:院办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10

11月29日下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陆效用教授在四号楼四楼报告厅为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新媒体与文法学院大一学生代表,讲授 “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开放中国》第六课:《“一带一路”与 “马歇尔计划”及“美国优先”之比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段仁启,思政教学部主任沈李,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爱群及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到场聆听。讲座由沈李主任主持。


陆效用教授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治理环境下提出的“中国方案”,正成为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但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说它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事实上,两者存在根本差别。陆教授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将“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与“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的英文名称作比较,从英文表述上“一带一路”强调的是“倡议”,是一种“主动行为”。陆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从提出时间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要更加年轻,但是追溯“丝绸之路”的历史又更加古老。从理念上来看,同称霸世界的“美国方案”相比,“一带一路”是在全球化时代下提出的“开放合作”构想,更加契合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并从时代背景、实施意图、参与国构成、具体内容、实施方式、涉及范围和时间跨度六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虽然在二战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马歇尔计划”对稳定欧洲局势、恢复欧洲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背后渗透的是美国的霸权图谋。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框,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潮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世界,不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谋求霸权和势力范围,不以文明和意识形态划线,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了“马歇尔计划”。

然后,陆教授将“一带一路”与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进行比较,“美国优先”以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利己主义、霸权主义为思想基础,与秉持“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一带一路”有本质区别。“美国优先”还是一种逆全球化、奉行单边主义与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的霸权思想。总的来说,“一带一路”与“美国优先”是两条道路之争。

最后,陆教授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现场同学进行交流,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求我们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地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度互动,而在此互动中,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不可或缺。他勉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胸怀国家,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李主任对陆教授扎实严谨而又不乏幽默的讲课风格给予高度赞扬,并引用陆效用教授讲课中的话语勉励同学们学好外国语,“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跟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