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虞龙发教授在四号楼四楼报告厅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部分大一学生讲授“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开放中国》第五课:《中欧文化交往的“丝路”》。讲座由思政教学部副主任曹鑫海主持。
首先,虞教授引用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因的话,向同学们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果造就了中国与世界深度互融互通的影响,“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让西方无法视而不见,让其他国家无法置身事外。”随后,抚今追昔,回首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的历史,从“驼背上的商贸”视角带领同学们重走“古丝绸之路”。并从古丝绸之路“Seidenstraße”名称由来,说明古丝绸之路不是单一的一条商路,对“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先行者张骞的故事,让同学们认识到他不仅开辟了这条东西陆路交往的通道,也促进了诸国与中国的友好联系,使得中原文明传播和物产输出至西域,同时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之后,虞教授介绍了马可·波罗从罗马出发一路向东,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西方文化与播撒友谊的故事,形象直观地讲述了由“罗马向东”的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历程。并通过追溯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向同学们阐述中德文化交流的“丝路花雨”。
最后,虞教授说“一带一路”倡议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新“丝路”,古丝绸之路把中国美丽的丝绸带到了波斯,带到了罗马,也把汗血马、织毯、玻璃瓷器带回了长安。新“丝路”为世界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开辟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他鼓励同学们在学好一门外语的基础上,更要学会跨文化交流。
曹鑫海老师做总结发言,希望同学们通过讲座有所思有所悟,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